商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建设在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培根铸魂育新人,课程思政谱新篇
商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把课程思政作为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由商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承担的《创业基础》课程服务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公共必修课程,是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13年-2022年课程建设和六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三合四P”的混合式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思政元素渗透”的思想引领,始终坚持“信息技术支撑”的课堂呈现,始终坚持“质量为导向”的课堂革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得到显著提高。
2022年,《创业基础》被评为山西省一流课程,同时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还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第二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设计大赛特等奖,山西省级思政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创新大赛省赛三等奖。《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被人民网、黄河新闻网、大同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1篇次。
二、应用转型谋发展,以赛促教谱新篇
商学院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把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把学科竞赛作为突破口,依托学院基础教学特色,闯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新路子,形成校、院、系三级联动,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建设工作,在人才选拔、竞赛培训、赛事开展、教师团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模式,每年均超过300人次参与基础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以“一赛一基地,一赛一平台,一赛一社团”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一赛一基地,一赛一平台,一赛一社团”,即一项重点赛事依托一个“创新实践基地”,关联一个平台,发展一个“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以此为抓手,打造学科竞赛,提升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按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思路,一方面鼓励现有实验室面向学生空间开放、内容开放,促进实验室由单纯承担教学计划内实验课程向支撑学生“创新创业”功能转变,一方面合理引导创新类实验室项目申报与建设。近几年,商学院先后设立“会计技能设计实验室”“企业竞争模拟实验室”“三创设计实验室”,通过专项实验室的建立加快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以保证创新实践基地能支撑更多的重点赛事。同时,完善了实验室人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参与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工作的积极性。
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开放校级、省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以校赛为基。睦缪Э、跨专业组队,促进各学科知识技能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成长,在比赛中展现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动态模式,培养一批既有扎实专业理念又有先进实践经验、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竞赛指导教师。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献、校友合作,搭建多方联动的竞赛平台,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无缝衔接,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组建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以创新创业社团组织为核心,组建“会计技能小组”“企业竞争模拟小组”“三创设计小组”“物流仿真设计小组”等兴趣小组,力争每一项重点赛事发展一个“兴趣小组”,发挥“传帮带”作用。学院由专业教师就学科竞赛社团建设的具体工作进行规划与部署,借助社团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科竞赛的参赛面,凝聚各专业优势力量,不断提高竞赛水平,真正把学生专业社团打造为实践教学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通识能力竞赛、专业能力竞赛、以及创业能力竞赛三大模块举办相关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活动,基本覆盖学院各个专业,涵盖完整的“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链条,营造了良好的专业竞赛氛围。
以知识应用型学科与技能竞赛为依托,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准确把握学科与技能竞赛的功能定位,通过“学赛”互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商学院学子在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展现风采,勇创佳绩,充分凸显了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获国家级奖25项和省级奖65项,多项学生竞赛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在2021年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位居全国第2和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第1;在2021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位居全省第一;在“百蝶杯”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佳绩。
顶层设计,部门联动,探索学科与技能竞赛工作长效机制。“玉瓷之石,金刚试之”。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商学院学子在所属学科领域的竞赛中崭露头角,既是学子们“学有所成”的体现,也是学校党政顶层设计,教学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部门良性互动的结晶,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总体思路的引领下,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结果。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商学院全体动员、勠力同心,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在学科与技能竞赛方面,以优良的教学活动作为支撑,用高效的集训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快速转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创新创业部以老带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商学院特色的学科与技能竞赛工作机制,这也正成为我院实践教学的一个亮点。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以“训、赛、创”一体化实践育人之光,照亮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
三、产教融合新形式,服务地方强助力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山西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相关精神,紧密对接我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服务大同市数字乡村和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任务,商学院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2022年5月16日,商学院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合作共建“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云签约仪式。这是我校推进“兴文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建设,在《加拿大结果预测28官网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建设方案(2022-2026年)》指导下,制定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华喜汇通实验班实施方案(试行)》,细化了产业学院具体建设措施,围绕服务数字乡村和电子商务产业实际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以校内理论课和校外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增强理论素养,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22年9月,商学院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华喜汇通实验班”,共25名学生,是从2020级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三个专业中择优选拔而组成。“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华喜汇通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实行精英化教育、学分置换。采用“理论+实践+就业创业”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校内导师1名,华喜汇通导师1名,校内导师从商学院现有的骨干教师中遴。涸鸲匝睦砺壑傅,华喜汇通导师从华喜汇通集团公司高管或管理骨干中遴。涸鸲匝惺导傅。
2023年3月16日,商学院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校企见面推进会。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授课方式、实习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以产学结合为特色,和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对接合作企业生态圈为目标,秉承“对接产业,课证共生,注重实战,立德树人”的理念,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学历(学位)证书和企业行业认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华喜汇通实验班”已正式开班,并完成学生与导师互选工作。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目前学生正在亿木课堂上学习。
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商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传统和特色,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使产业学院实现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产业人才,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Copyright ? 2006-2022 加拿大结果预测28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总值班室电话:0352-2088844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